查看原文
其他

常识|佛门礼仪—礼拜(二)

云林志工 2024-03-19

佛门礼仪


/佛门礼仪

▲常识|佛门礼仪—礼拜(一)

拜佛的意义


每当到了寺院,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祥,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,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,礼佛三拜,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、感恩,而从柔软、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,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。不解佛教的人,认为拜佛就是迷信、崇拜偶像。事实上,佛教是透过拜佛的动作,礼敬佛菩萨,表达对佛、法、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;拜佛也可同时忏悔自己所造的恶业。所以,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学习的宗教仪式。

拜佛的动作


拜佛的动作,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,低头弯腰,五体投地-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,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,故又称为顶礼。弯腰低头表示谦虚,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,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,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、负载众生、涵容一切的精神。所以,能怀着感恩心,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、感谢一切众生。而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联想到,当人的内心充满了礼敬、感恩与忏悔时,也有如稻穗一样,因成熟而下垂;而拜佛的意义,也就是如此了。





拜佛动作分解






肃立合掌,两足成外八字形,脚跟相距约二寸,脚尖距离约八寸,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。







右手先下,左手仍作合掌状,腰徐徐下蹲,右臂向前下伸,右掌向下按於拜垫的中央(或右膝前方),左掌仍举著不动,两膝随即跪下。跪下後,左掌随著伸下,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。礼佛时,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。






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(或右膝前方)向前移动半掌,与左掌齐,两掌相距约六寸,额头平贴於地面。






两掌握虚拳,向上翻掌,手掌打开,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,此名为「头面接足礼」。当头著地时,系以「额头」接触地面,并非「头顶」去著地。





起身时,两手握拳翻转,手掌打开,掌心向下贴地,头离地面或拜垫,右手移回拜垫中央(或右膝前方)。







左掌举回胸前,右掌著地将身撑起,直腰起立,双手合掌立直。




拜佛的注意事项


1

礼佛不必立于中间,唯须虔敬礼拜即可。当知佛具三明、六通,只要众生起心动念,佛无一不知,是故只要出于至诚心、恭敬心,什么位置皆是好地方。

2

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,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,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。

3

拜佛时,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,以免踩到海青,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,不可翘起,如此才合乎礼仪。动作不缓不急、内存虔谨、外现恭敬,则能感应道交。

4

凡有人礼佛时,不得从其前迳行而过。

5

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,不得与师并行,当位于师之后。

6

大殿正中央的拜垫是住持礼佛用的,其他人不得用。

1

往期回顾


疫情防控

抗疫|慈心善行济世间;同舟共济抗疫情

抗疫|八愿祈福文:祈愿疫病早除、国运昌隆、世界安宁

抗疫|面对疫情  如何安顿身心

抗疫|关于继续做好佛教团体、佛教院校、佛教活动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

抗疫|同心战疫克时艰 众志成城筑平安 —— 杭州佛教界抗疫记

新闻动态

新闻|清明节杭州灵隐寺为大众抗疫诵经祈福  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深切哀悼

佛教梵呗

梵呗祈福|唱诵《心经》

皈依学处

常识|什么是皈依?

学处|皈依的目的是什么

学处|皈依的利益是什么?

常识|佛弟子能拜鬼神吗?

学处|世界读书日  读经的六种益处

佛教常识

常识|佛法僧三宝

▲常识|佛教呗器——钟

常识|佛教呗器——鼓

常识|佛教呗器——磬

常识|佛门礼仪—礼拜(一)


摄影|一叶

美编|慧容

责编|妙莲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